蛇喻經
這是我聽到佛說的。那時佛住在舍衛國勝林給孤獨園。其時,原本是位馴鷹師的阿梨吒比丘有此錯誤知見:「我知道佛教導享受欲樂並非修行的障礙。」眾多比丘聽到後去找阿梨吒,問他:「阿梨吒師兄曾說,根據師兄的理解,佛教導我們享受欲樂並非修行的障礙,是嗎?」
阿梨吒比丘答:「各位賢友,是的。我理解佛陀並不視享受欲樂為修行的障礙。」
比丘們說:「阿梨吒師兄請不要這樣說,不要誣謗佛,世尊從未這樣說過,誣謗世尊是有過失的。阿梨吒師兄,世尊用許多譬喻來說明欲樂是修行的障礙。師兄應該捨棄錯誤的知見。」雖然比丘們這樣說,但阿梨吒不聽取,仍執著於自己的錯誤知見,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對的,其他意見是錯的。比丘們如此再三勸告阿梨吒比丘無果後,起身離去。他們去到佛處,頂禮佛足,退坐一旁,對佛說明所發生的事。
佛召喚阿梨吒,訶責他,並教導諸比丘:「我的教法,比丘們應先透徹理解其義理,然後付諸行持。如果仍未透徹理解其中的義理,應向我、智者和修梵行者提問。為何?有些人對教法的文字與義理有錯誤的理解,對我所說的正經、歌詠、記說、偈頌、因緣、撰錄、本起、此說、生處、廣解、未曾有法及說義有顛倒的理解。有些人學習教法只是為了爭論,不是為修行和解脫,因而無法得到教法的真義。他們受許多苦,卻毫無益處,徒令自己勞累。
「比丘們,譬如有人在曠野捕蛇。如果他用手捉蛇,蛇會轉過頭來咬其手、腳或身體其他部位。如此捕蛇,受許多苦,卻毫無益處,因為他不懂得捕蛇的方法。
「比丘們,學習教法的人如果缺乏善巧,也是如此。因為不懂得學習的方法,因而對教法的文字與義理有顛倒的理解。聰明的人懂得善巧地接受教法的文字與義理,不會有所誤解。他們的學習不是為了爭論,而是為修行和解脫,因此他們不用受許多苦,也不勞累。
「比丘們,善巧學習教法的人就如同捕蛇之人,懂得使用有叉的長棍來捉蛇。他到曠野見到一條大毒蛇時,用棍按著蛇頸,然後用手捉住蛇頭。雖然蛇能用蛇身纏繞捕蛇人的手、腳或身體其他部位,但咬不到捕蛇的人。如此捉蛇不用受許多苦,也不勞累,因為他懂得捕蛇的方法。
「善男子、善女人學習教法時,亦需善巧地理解教法的文字與義理,才不會誤解。他們學習教法不是為了爭論,而是為修行和解脫,因此不用受許多苦,也不勞累,他們就如同懂得用長棍捕蛇的人。
「比丘們,我已多次對你們說筏喻法,叮囑你們要懂得捨棄木筏,不要緊抓不放。譬如一天河水高漲造成泛濫,許多東西在漂流,有人想渡水到彼岸,但那裡沒有船隻也沒有橋樑。他會想:「我有事要到彼岸,用什麼方法才能安全到達呢?」他這樣想,然後開始收集一些草木,紮成一隻木筏,用木筏安全渡水到對岸。到了對岸,這個人想:「我花了許多功夫才紮成這隻木筏,用它安全涉水到此岸,我不想捨棄它,我要將此木筏抬在肩上或頂在頭上繼續前行。」他這樣說,然後這麼做。比丘們,你們認為這樣做有益嗎?」
比丘們答:「沒有,世尊。」
佛說:「他應怎樣處理那隻木筏才是有益的呢?他應該想:『這隻木筏幫我安全渡水,我應將其置於水邊或岸上,讓來到這裡的人有機會使用。』比丘們,這樣想、這樣做有益嗎?」
比丘們答:「有益,世尊。」
佛教導:「我已多次為你們說筏喻法,教你們捨棄木筏。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」
***
「比丘們,有六見處,即六種錯誤知見,我們應捨棄。何謂六見處?
「首先是色身。無論屬於過去、未來還是現在,內或外,細或粗,美或醜,近或遠,這色身並非我所有,並非是我,亦非神我。比丘們應如此觀照,以看到色身的實相。
「第二是感受。
「第三是認知。
「第四是心行。
「這些現象,無論屬於過去、未來還是現在,內或外,細或粗,美或醜,近或遠,都並非我所有,並非是我,亦非神我。
「第五是心識。我們的所見、所聞、所識、所知、所觀、所思,不論今生或未來世,都並非我所有,並非是我,亦非神我。
「第六是世界。有人如此想:『這是神我,這是世界,這是我,死後我將繼續存在不變。』我們應觀照,看到這世界並非我所有,並非是我,亦非神我。如此觀照,能看到世界的實相。
***
聽到這裡,一位比丘站起來,偏袒右肩,恭敬合十,問佛:「世尊,有任何內在因素令恐懼和焦慮生起嗎?」
佛教導:「有。如果比丘如此想、如此說:『那些以前無的變成有,現在又變成無。』他開始感到憂愁、悲傷和苦惱,這是由內在因素引起的恐懼和焦慮。」
這位比丘又問:「世尊,有任何外在的因素令恐懼和焦慮生起嗎?」
佛教導:「有。如果比丘如此想、如此說:『這是神我,這是世界,這是我,我將永恆存在。』然後他遇到佛,或佛睿智又善於說法的弟子,教他如何捨離對我和我所的執著,並教導他如何放下我慢、纏使和漏惑,他想:『世界到此為止了,我得放下一切,我並非世界,並非是我,並非神我,我不會永恆存在,死後我將完全斷滅,沒有什麼可期盼的,也沒有什麼值得喜悅或紀念。』如此想,他感到憂傷和苦惱,這是令恐懼和焦慮生起的外在因素。
「比丘們,你們認為五蘊和我是常住不變、不壞滅的嗎?」
「不是,世尊。」
「有什麼是我們貪愛執取而不造成憂慮、悲苦和絕望的嗎?」
「沒有,世尊。」
「很好,因為有我的觀念,因此有我所的觀念。如果沒有我的觀念,就沒有我所的觀念,我和我所的觀念都是不可執取和無法成立的。如果心中生起這些錯誤知見,將使我們被煩惱纏縛。這些纏縛從不可執取和無法成立的概念中而生。你們看到這些錯誤的知見嗎?你們看到阿梨吒比丘執取錯誤知見的結果嗎?
***
「如果比丘們不視這六見處(色身、感受、認知、心行、心識、世界)為我或我所,他的生命將不會被煩惱束縛。不被束縛,就無恐懼。因無恐懼而證得涅槃,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。清淨的梵行已經成就,應做的已成辦,看到真理實相,不再生死輪迴。這樣的比丘如同填平壕溝,越過壕溝,攻破城廓,打開城門,看到究竟智慧的明鏡。
「比丘們,如來已證得圓滿解脫。帝釋天、生主,梵天及其眷屬,不論如何尋找,也找不到如來心識的任何痕跡或所依處。如來常說:『如來清淨、清涼,無熱惱。』我這樣說時,眾沙門、婆羅門誣謗我,說我妄語。他們說:『眾生真實存在,沙門瞿曇卻設立虛無斷滅之見。』他們說的,我從未說過。如來只說滅苦之道能帶來無畏。如果他人埋怨、指責、批評、捶打如來,如來不起瞋恚,不生怨恨、傷害之心。如果有人尊重、恭敬、禮拜、供養如來,如來如何反應?如來會想:『如果有人尊重、恭敬、禮拜、供養如來,如來不感到歡喜。他們這樣做,是因為如來已證得覺悟和轉化的成果。』
比丘們聽到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(鐘 鐘)
《中阿含200 阿梨吒經》相當於《中部尼柯耶蛇喻經》
一行禪師將此經翻譯為現代越南文,再由其弟子翻譯成不同語言,包括以上的中文版。此經收錄在梅村課誦本,是梅村日常念誦的其中一篇經文。
加入對話